4月26日,京津冀智能轨道交通人才创新论坛在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天津市智能轨道交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天津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河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海河教育园区院校就业联盟承办,以“智慧引领发展•人才成就未来”为主题,诚邀中国铁设、中铁十八局、交控技术装备等15家企业的领导及专家,聚焦智能交通创新成果、人才培养和轨道交通数字产业发展热点议题,共话数字人才生态建设,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培养高素质数字人才协同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于忠武同志代表学院致欢迎辞,他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向与会的专家、嘉宾和老师们表示感谢与欢迎。于忠武同志指出,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推动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加速迭代,新质生产力日渐形成。学院始终坚持服务“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积极对接天津“1+3+4”产业体系,紧跟“云大物智移”等新技术发展步伐,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积极牵头成立产教融合联合体、共同体,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着力培养培训数字化人才,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服务轨道交通智能化转型升级。他期待各位嘉宾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凝聚共识、加深合作,在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等重点领域持续用力,助力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服务京津冀轨道交通行业数智化转型。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蒋先国分享了“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重点专项—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接触网智能化自轮运维装备。他表示,我国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累积超过12万公里,作为电气化铁路动脉的接触网,由于露天架设且无备用,给以人工作业方式为主的接触网维修带来巨大压力。为此,他的团队立项基于数据驱动的测评修一体化接触网智能维修体系等5项课题,研制智能自轮运维装备车组,着力构建“诊断精确、决策智能、维修高效”的数字化与智能化维修技术装备体系,实现接触网机器人跨空间协同智能维修作业,加快推进轨道交通供电智能运维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张佩竹就“市域(郊)铁路发展及其运行模式探索”发表演讲。他指出,市域(郊)铁路是轨道“四网融合”的关键,建设市域(郊)铁路,对推动新型城镇化迈向高质量发展、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具有重大意义。未来将以运营需求为主导,着重完善市域(郊)铁路运营模式,实现互联互通列车跨线运行,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轨道交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天津城市轨道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楠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人才培养”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谈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坚决贯彻生态和智慧设计理念,促进线路建设运营与节能新技术、绿色新能源、减少碳排放等创新技术的结合,积极探索轨道交通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车辆“在线”、乘务“智管”、段场“自动化”的发展之路。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轨道交通智维产品研发部副部长高宁以“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运维产品方案分享及展望”作专题分享。他表示,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迈入超大规模网络化运营新阶段,线网化、互联互通、全自动运行、城轨云等新技术,使线路、人与系统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维护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目前维护监测系统存在监测相互独立、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解决措施是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以通用数据平台为承载,开发智能运维系统及技术装备提供智维配套服务,不断升级运维系统的智能化等级,实现人员设备赋能,保证高效运营维保,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中国中车资深技能专家、中车长客一级操作师刘陆,分享的主题是“高端装备自主创新擦亮新时代中国高铁‘国家名片’”。他表示,有创新,才超越,这是我国高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内涵所在。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歇,CR450高速动车组持续推进高铁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运用,性能验证试验的顺利完成,充分展现了中国铁路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为全球高铁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活动中,天津宜科、交控装备、南方高铁等三家企业及学院相关二级学院负责人共同为校企共建的三所产业学院揭牌。产业学院的建成,将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实现校企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京津冀智能轨道交通人才创新论坛圆满落下帷幕,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立足轨道交通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需求,以服务支撑智能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需求升级带动人才供给升级为路径,充分发挥学院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助力新质生产力赋能轨道交通数智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供稿:教务部
通讯员:文佳
图文:王予杰
编校:朱凯迪
审核:赵 佳